圖片


圖片

退休人員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個人又有想發揮余熱的心,很多企業也樂于員工退休不離崗。退休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后,與任職單位的勞動合同關系自動解除,且不得再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這就造成關于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的很多問題,比如:


1.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按“勞務報酬所得”申報個稅、還是“工資、薪金”所得申報個稅?

2.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是否屬于工資總額,按工資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嗎?

3.退休返聘人員是否要再繳納社保?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是否屬于單位繳納社保的基數?

4.退休返聘人員工資是否屬于三項經費計提基數?

現在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解開迷團。
1
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個稅申報
稅務局有明確回復!

圖片


問題內容:退休后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稅務局答復: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退休人員再任職,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受雇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含一年)勞動合同(協議),存在長期或連續的雇用與被雇用關系; 


(二)受雇人員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時,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資收入;


(三)受雇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培訓及其他待遇;


(四)受雇人員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工作由用人單位負責組織。


2
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是否屬于工資總額?
如何稅前扣除?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三條規定本準則所稱職工,是指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也包括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業所提供服務與職工所提供服務類似的人員,也屬于職工的范疇。

根據統計局令發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明確:有關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待遇的各項支出不屬于工資總額;

勞社險中心函【2006】60號《關于規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關問題》進一步明確“有關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待遇的各項支出”不屬于工資總額,但聘用、留用的離退休人員的勞動報酬屬于工資總額范圍。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明確,企業因雇用返聘離退休人員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并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所以,公司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可以適用員工工資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規定:
“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三)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

(四)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

(五)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3
退休返聘人員是否要再繳納社保?

我們都知道,員工在單位上班,單位需要為員工繳納社保。其中,社保繳費中包含單位繳費與個人繳費兩部分。單位職工本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基數原則上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而單位繳費部分的基數怎么確定呢?

勞社險中心函【2006】60號《關于規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關問題》規定,參保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基數可以為職工工資總額,也可以為本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工資總額基數之和,但在全省區市范圍內應統一為一種核定辦法。

職工退休后,開始按規定領退休金的,與單位的勞動合同自動終止。勞動合同終止后,退休返聘員工個人不需要再繳納社保。依據勞社險中心函【2006】60號規定,社保單位統籌部分的繳納基數如果以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會包含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如果以本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工資總額為基數,那返聘人員的工資不會包含在內。

我們了解到,從2019年起,我國大部分省份已陸續發文明確社保單位統籌部分的繳納基數以本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工資總額為基數,不包含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

4
退休返聘人員工資適用基數的問題


1.工會經費

《中國工會章程》規定,會員離休、退休和失業,可保留會籍。保留會籍期間免交會費。


而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規定,企業因雇用返聘離退休人員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并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退休人員不需要繳納工會經費,那退休返聘人員是否需要繳納,要以當地工會的要求為依據。如果當地要求繳納的,那以退休返聘人員工資為基數計算繳納的工會經費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2.職工教育費和福利費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規定,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


另外,參考個人所得稅法規中對“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時,要求受雇的退休人員與單位其他正式職工享受同等福利、培訓及其他待遇,是否可以理解因為耗用相關的經費、享受相應的福利,對應的資就應當作為職工教育經費與福利費的基數?


而且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也明確“企業因雇用返聘離退休人員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并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span>


所以,沒有特別規定的,退休返聘人員的工資為基數計算的限額內的實際發生職工教育經費、職工福利費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圖片


3.殘保金

《關于印發《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稅【2015】72號)明確,計算繳納殘保金時,“用人單位在職職工,是指用人單位在編人員或依法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以上(含1年)勞動合同(服務協議)的人員。季節性用工應當折算為年平均用工人數?!?/span>


因為退休返聘人員與任職單位不能再簽訂勞動合同(協議),應當不納入殘保金計算的職工人數。


天津明確退休人員依法自社保正式領取退休金的(不包括內部退養等非正式退休人員),勞動合同已經終止,如接受用人單位聘用,與用人單位雖具有勞動關系,但依法不應再簽訂勞動合同(服務協議),因此,不計入用人單位在職職工人數繳納殘保金。


其他地方建議與當地殘聯溝通確認。

圖片


5
退休返聘人員常見涉稅問題答疑

1.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免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規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免征個人所得稅。

需要提醒的是,退休人員如還取得返聘工資,不需要合并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費計算繳納個稅;退休人員取得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和離休生活補助費不需要匯總到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稅。

2.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離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以外的各類補貼應按工薪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離退休人員取得單位發放離退休工資以外獎金補貼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8]723號)規定:離退休人員除按規定領取離退休工資或養老金外,另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可以免稅的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應在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通俗地說,原任職單位給離退休人員“發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需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相關規定,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離退休人員自行按照綜合所得稅決定是否需要匯算清繳。

3.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應繳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規定,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7號)規定,國稅函〔2006〕526號第三條中,單位是否為離退休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再作為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的界定條件。

通俗地說,離退休人員再任職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判斷是否按“工資、薪金所得”還是“勞務報酬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4.退休人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按照綜合預扣預繳和匯算清繳繳納個稅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等支出)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通俗地說,離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可以按規定預扣預繳/匯算清繳時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等專項附加扣除支出。

5.延長離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從所在單位取得的工資、補貼等視同離退休工資免稅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高級專家延長離休退休期間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7號)規定: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是指享受國家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按下列規定征免個人所得稅:

(1)對高級專家從其勞動人事關系所在單位取得的,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向職工統一發放的工資、薪金、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視同離休、退休工資,免征個人所得稅;


(2)除上述1項所述收入以外各種名目的津補貼收入等,以及高級專家從其勞動人事關系所在單位之外的其他地方取得的培訓費、講課費、顧問費、稿酬等各種收入,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




6.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工資所得計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規定:個人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實際年度數平均分攤,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一次性補貼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



7.個人辦理內部退養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58號)規定: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于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8.離退休人員的其他應稅所得應依法繳個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離退休人員取得的個體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9.退休人員的工資、福利等與取得收入不直接相關的支出不能稅前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強化部分總局定點聯系企業共性稅收風險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稅總辦函〔2014〕652號)中關于“一、離退休人員的工資、福利等與取得收入不直接相關的支出的稅前扣除問題”規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與企業取得收入不直接相關的離退休人員工資、福利費等支出,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10.返聘離退休人員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按規定稅前扣除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的規定:“一、關于季節工、臨時工等費用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因雇用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返聘離退休人員以及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并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span>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企業未給離退休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但返聘離退休人員產生的工資是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


來源:會計天下、稅務大講堂等。

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渦陽縣專誠會計服務有限公司

業務范圍

專業提供企業代理記賬、納稅申報、出口退稅、納稅籌劃、財務外包、代辦證照(工商注冊)、驗資審計、項目申報、社保代理、商標注冊、營業執照變更、年檢;代辦資質、高新技術企業;代做貸款資料;刻制防偽芯片章等相關業務。


聯系人:姜經理

手機:18226110001

電話:0558-7270001

郵箱:203516877@qq.com

地址:渦陽縣旺角廣場向南200米路東巷內


圖片

圖片
圖片

渦陽縣專誠會計

長按左邊二維碼

可以關注我們


專業  誠信  快捷  規范